1 寒夜惊梦入盛唐苏清月在一阵刺骨的寒意中猛然睁开眼,
鼻尖萦绕着一股混杂着草药、尘土与炭火的陌生气味。
她下意识地想抬手揉一揉发胀的太阳穴,却发现手臂沉重得像是灌了铅,
粗布缝制的衣袖蹭过脸颊,粗糙的触感让她瞬间清醒了大半。“这是哪儿?” 她喃喃自语,
目光慌乱地扫过四周。低矮的土坯墙斑驳不堪,屋顶的茅草隐约能看见缝隙,
几缕微弱的光线从缝隙中漏进来,照亮了屋内简陋的陈设 —— 一张破旧的木板床,
一张缺了角的木桌,两把快要散架的椅子,墙角还堆着几捆干枯的草药,除此之外,
再无他物。这绝不是她的出租屋,更不是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。
昨晚她还在实验室里熬夜整理病理报告,直到凌晨三点才趴在桌子上睡着了,
怎么一睁眼就到了这么个地方?苏清月挣扎着想要坐起来,却牵动了身上的伤口,
一阵尖锐的疼痛从胸口蔓延开来,让她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她低头看向自己的胸口,
粗布衣服下隐约能摸到一层厚厚的纱布,纱布已经被血渍浸染,散发出淡淡的血腥味。
“我受伤了?” 她心头一紧,努力回忆着昨晚的事情,
可脑海里除了实验室的灯光和堆积如山的报告,再也没有其他记忆。
难道是实验室发生了意外?可这里的环境,怎么看都不像是现代社会。就在这时,
房门 “吱呀” 一声被推开,
一个穿着粗布襦裙、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端着一个陶碗走了进来。
小姑娘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,皮肤是健康的麦色,眼睛又大又亮,看到苏清月醒了,
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神色。“姐姐,你终于醒了!” 小姑娘快步走到床边,
将陶碗放在床头的小几上,伸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苏清月的额头,“太好了,烧终于退了。
你都昏睡三天了,可把我吓坏了。”苏清月看着眼前这个完全陌生的小姑娘,
心里充满了疑惑:“你是谁?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?”小姑娘愣了一下,
随即露出担忧的神色:“姐姐,你怎么了?你不认识我了吗?我是阿桃啊。
这里是长安城外的柳家村,你三天前在山脚下被猎户发现,浑身是伤,
猎户把你救回来交给了我爹,我爹是村里的郎中,他给你包扎了伤口,可你一直高烧不退,
昏睡不醒。”长安?柳家村?郎中?这些词汇像惊雷一样在苏清月的脑海里炸开。
她是一名医学生,对历史有着基本的了解,“长安” 这个名字,分明是唐朝的都城!
难道她不是遭遇了意外,而是…… 穿越了?这个念头让苏清月浑身冰凉,
她用力掐了自己一把,清晰的痛感告诉她这不是梦。她真的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,
还成了一个身份不明、身受重伤的女子。“姐姐,你是不是还有哪里不舒服?
” 阿桃见苏清月脸色苍白,眼神呆滞,更加担心了,“我去叫我爹过来给你看看吧?
”苏清月连忙拉住阿桃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现在她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,
冒然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异常,恐怕会惹来麻烦。她定了定神,
努力挤出一个虚弱的笑容:“不用了,阿桃,我没事,就是刚醒过来,有点糊涂。
我…… 是不是忘了很多事情?”阿桃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同情的神色:“我爹说,
你可能是因为受伤太重,伤了脑子,所以忘了以前的事情。姐姐,你别担心,
以后你就住在我们家,等你身体好了,慢慢想,说不定就能想起来了。”苏清月心中一暖,
虽然身处陌生的时代,遭遇了离奇的穿越,但幸好遇到了善良的阿桃一家。
她看着阿桃手中的陶碗,好奇地问:“这是什么?”“这是我给你熬的米汤,你昏睡了三天,
一直没吃东西,先喝点米汤垫垫肚子吧。” 阿桃说着,拿起一个木勺,
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米汤,吹了吹,才递到苏清月嘴边。苏清月顺从地喝下米汤,
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,驱散了些许寒意,也让她空荡荡的胃里有了一丝暖意。
她一边喝着米汤,一边在心里盘算着。既然已经穿越到了唐朝,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养好身体,
然后想办法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。她是医学生,懂医术,这或许就是她在唐朝立足的资本。
喝完米汤,阿桃收拾好陶碗,又叮嘱苏清月好好休息,才转身离开了房间。
苏清月躺在木板床上,看着屋顶的茅草,心里五味杂陈。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穿越,
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回到现代,但她知道,从现在起,她必须接受这个现实,
以一个全新的身份,在唐朝好好活下去。就在苏清月思绪万千的时候,房门又被推开了,
一个穿着青色长衫、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。男子面色温和,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,
他走到床边,轻声问道:“姑娘,感觉怎么样了?”阿桃之前说过,她爹是村里的郎中,
想必眼前这个人就是阿桃的爹了。苏清月连忙挣扎着想要坐起来,却被男子按住了。
“姑娘不用多礼,躺着就好。” 男子说着,伸出手,想要给苏清月诊脉。
苏清月犹豫了一下,还是伸出了手。她是医学生,虽然学的是现代医学,
但也了解一些中医的基本知识,她想看看这位郎中的医术如何,
也想通过诊脉了解一下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。男子的手指搭在苏清月的手腕上,闭上眼睛,
仔细地感受着脉象。过了一会儿,他睁开眼睛,点了点头:“脉象比之前平稳多了,
烧也退了,看来恢复得还不错。只是姑娘之前失血过多,身体还是很虚弱,
需要好好调理一段时间。”苏清月心中暗暗点头,这位郎中的诊断和她自己的判断差不多。
她轻声说道:“多谢郎中先生相救,大恩不言谢,日后若有机会,我定会报答。
”男子笑了笑:“姑娘不必客气,行医救人本就是我的本分。我姓柳,你叫我柳郎中就好。
你既然忘了以前的事情,那以后就先跟着阿桃叫我柳伯吧。”“多谢柳伯。
” 苏清月感激地说道。柳伯又叮嘱了苏清月一些注意事项,比如要多休息,不要乱动伤口,
饮食要清淡等等,然后才转身离开了房间。房间里又恢复了安静,苏清月闭上眼睛,
开始梳理自己现在的情况。她穿越到了唐朝长安城外的柳家村,身份不明,身受重伤,
被柳郎中父女所救。她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医学知识,
虽然现代医学在唐朝可能无法完全施展,但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、护理知识,
还有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,应该还是能用得上的。“苏清月,加油,
你一定可以在唐朝活下去的。” 她在心里给自己打气,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。她知道,
未来的路还很长,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,但她不会退缩,她要在这个陌生的时代,
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2 柳村行医初露锋接下来的几天,
苏清月在柳郎中父女的悉心照料下,身体恢复得很快。她每天除了休息,就是和阿桃聊天,
从阿桃口中了解唐朝的风土人情、社会状况。阿桃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,
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,也很乐意给苏清月讲村里的事情。通过和阿桃的聊天,
苏清月了解到,现在是唐玄宗开元年间,天下太平,百姓安居乐业,长安更是繁华热闹,
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。柳家村是一个靠近长安的小村庄,
村里的***多以种地、打猎为生,柳郎中是村里唯一的郎中,医术还算不错,
平时村里有人生病,都会来找他看病。苏清月的身体逐渐好转,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。
她开始主动帮阿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,比如扫地、洗碗、整理草药等等。
柳郎中见她聪明能干,又对草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便偶尔会给她讲一些草药的知识,
苏清月凭借着自己现代医学的基础,对这些草药知识理解得很快,
有时候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,让柳郎中刮目相看。这天早上,
苏清月正在院子里帮阿桃晾晒草药,突然听到村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:“柳伯!柳伯!
快救救我家孩子!”苏清月和阿桃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。
她们连忙放下手中的活,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。
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约莫五岁的孩子,急急忙忙地朝着柳郎中家跑来,
妇女的脸上满是泪水,孩子则面色苍白,嘴唇发紫,呼吸微弱,看起来情况十分危急。
柳郎中听到呼喊声,也从屋里跑了出来。他连忙接过妇女怀中的孩子,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,
开始给孩子诊脉。苏清月站在一旁,紧张地看着孩子的情况,凭借着自己的医学知识,
她判断孩子可能是急性喉炎或者气管异物引起的呼吸困难,如果不及时处理,
很可能会窒息死亡。柳郎中诊完脉,眉头紧锁,脸色凝重地说道:“孩子脉象微弱,
气息奄奄,恐怕是得了急病,我先给他施针,看看能不能缓解一下。” 说着,
他转身就要回屋取针。“柳伯,等一下!” 苏清月突然开口说道,“我看孩子的情况,
可能是喉咙里有东西堵住了,或者是喉咙肿胀导致呼吸困难,如果不先打通气道,
施针可能效果不大,甚至会耽误时间。”柳郎中愣了一下,转头看向苏清月,
眼中带着一丝疑惑:“姑娘,你怎么知道孩子是喉咙里有东西堵住了?”苏清月定了定神,
解释道:“柳伯,我虽然忘了以前的事情,但脑海里好像还有一些关于看病的模糊记忆。
我看这孩子面色苍白,嘴唇发紫,呼吸微弱,这些都是呼吸困难的症状,
而导致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,就是气道堵塞。如果不先解决气道堵塞的问题,
孩子随时可能会窒息。”中年妇女听到苏清月的话,连忙哭着说道:“柳伯,
这位姑娘说得对!刚才孩子在院子里玩耍,不小心吞了一颗花生米,然后就变成这样了!
我当时吓坏了,不知道该怎么办,只能赶紧抱来找您!”柳郎中恍然大悟,
他之前只想着给孩子诊脉,却忽略了询问病因。他看着苏清月,
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:“姑娘,多亏了你提醒。那你有什么办法能打通孩子的气道吗?
”苏清月点了点头,她在现代医学课上学过海姆立克急救法,虽然不知道在唐朝能不能用,
但现在情况危急,只能试一试了。她对中年妇女说道:“大婶,你先把孩子放下来,
让他趴在我的腿上,头低脚高,我来试试能不能把他喉咙里的花生米弄出来。
”中年妇女虽然有些犹豫,但看着孩子危急的情况,还是按照苏清月的吩咐,
把孩子放在了她的腿上。苏清月深吸一口气,双手放在孩子的腹部,快速向上挤压,
一次、两次、三次……就在苏清月挤压到第五次的时候,孩子突然咳嗽了一声,
一颗花生米从他的嘴里吐了出来。紧接着,孩子的呼吸变得顺畅起来,
脸色也逐渐恢复了红润。中年妇女见孩子转危为安,激动得泪流满面,
连忙跪在地上给苏清月磕头:“多谢姑娘!多谢姑娘救了我的孩子!
你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!”苏清月连忙扶起中年妇女,笑着说道:“大婶,你不用客气,
这是我应该做的。孩子没事就好。”柳郎中也走上前来,对苏清月说道:“姑娘,
你真是太厉害了!没想到你竟然还懂这么神奇的急救方法。刚才要不是你,
这孩子恐怕就危险了。”苏清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柳伯,您过奖了。
我也是碰巧记得这个方法,能帮到孩子就好。”这件事很快就在柳家村传开了,
村民们都知道柳郎中家来了一个懂医术的姑娘,医术还很厉害,能救死人活马。从那以后,
村里有人生病,除了找柳郎中,也会来找苏清月咨询,
苏清月也尽心尽力地为村民们解答疑问,有时候还会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,
给村民们一些简单的治疗建议。苏清月的医术逐渐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信任,
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善良、能干的姑娘。柳郎中更是对苏清月刮目相看,
不仅把自己的草药知识倾囊相授,还经常和她一起探讨医术,
苏清月也从柳郎中那里学到了很多中医的知识和经验,弥补了自己在中医方面的不足。
这天晚上,苏清月坐在院子里,看着天上的明月,心里感慨万千。来到唐朝已经快一个月了,
她不仅适应了这里的生活,还凭借着自己的医术,在柳家村站稳了脚跟。她知道,
这只是一个开始,未来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她想起了现代的父母和朋友,
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,是不是还在为她的失踪而伤心。“爹,娘,对不起,
我可能不能陪在你们身边了。” 苏清月在心里默默说道,“但我会好好活下去,
不辜负你们的期望。”就在这时,阿桃拿着一件新缝制的襦裙走了过来,
递给苏清月:“姐姐,这是我给你做的襦裙,你试试看合不合身。”苏清月接过襦裙,
心中一暖,她看着阿桃,笑着说道:“谢谢你,阿桃,你真是太好了。
”“跟我还客气什么呀。” 阿桃笑着说道,“姐姐,你医术这么好,
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郎中。等你身体完全好了,我们一起去长安看看好不好?
我还从来没去过长安呢,听说那里可繁华了。”苏清月看着阿桃期待的眼神,
点了点头:“好啊,等我身体完全好了,我们就去长安看看。”长安,
这座唐朝最繁华的城市,对苏清月来说,既充满了未知,也充满了期待。
她不知道在长安会遇到什么,但她知道,她的人生,将会在这座城市里,展开新的篇章。
3 偶遇少年遇麻烦又过了半个月,苏清月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。她和柳郎中父女商量后,
决定一起去长安看看。柳郎中想去长安采购一些稀有的草药,阿桃则是好奇长安的繁华,
而苏清月则是想在长安寻找更多的机会,看看能不能凭借自己的医术,在这座大城市里立足。
出发那天,天还没亮,苏清月就和柳郎中、阿桃收拾好行李,背着简单的行囊,
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。从柳家村到长安,大约有一天的路程,他们沿着乡间小路行走,
一路上风景秀丽,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,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,空气清新,
让人心旷神怡。阿桃一路上都很兴奋,不停地问东问西,柳郎中耐心地给她解答,
苏清月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,偶尔也会和他们聊几句。中午的时候,
他们在路边的一家小面馆停下来吃饭,面馆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,为人热情好客,
给他们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面条和小菜。吃过午饭,他们继续赶路。下午的时候,
天气突然变了,乌云密布,狂风大作,眼看就要下雨了。柳郎中看了看天色,说道:“不好,
要下雨了,我们得赶紧找个地方避雨。”他们加快了脚步,四处张望,
希望能找到一个避雨的地方。就在这时,苏清月看到不远处的树林里有一座破旧的山神庙,
她连忙指着山神庙对柳郎中说道:“柳伯,你看,那里有一座山神庙,我们去那里避雨吧。
”柳郎中顺着苏清月指的方向看去,点了点头:“好,我们快过去。
”他们快步走到山神庙前,推开虚掩的庙门,走了进去。山神庙里很破旧,
神像已经残缺不全,地上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,但幸好能遮风挡雨。
阿桃找了一个相对干净的地方,拿出随身携带的布巾,擦了擦地上的灰尘,
然后把行李放在一边。苏清月走到庙门口,看着外面的***,心里有些担忧。
这场雨看起来下得很大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,如果一直下下去,
他们今晚可能就要在这座山神庙里过夜了。就在这时,
庙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呼救声:“救命!救命啊!
”苏清月和柳郎中、阿桃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。他们连忙走到庙门口,
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,只见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少年,正被几个手持棍棒的壮汉追赶,
少年的身上已经沾满了泥土,脸上还有一道伤痕,看起来十分狼狈。“住手!
” 苏清月下意识地喊道。她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但看到少年被人欺负,
她还是忍不住出声制止。那几个壮汉听到苏清月的喊声,停下了脚步,转头看向山神庙门口。
为首的一个壮汉身材高大,满脸横肉,他上下打量了苏清月一眼,又看了看柳郎中和阿桃,
不屑地说道:“哪里来的野丫头,敢管老子的闲事?识相的就赶紧滚回庙里去,
不然连你们一起打!”柳郎中上前一步,挡在苏清月和阿桃面前,沉声说道:“这位壮士,
有话好好说,何必对一个少年动手呢?”“哼,
这小子欠了我们的4 雨夜庙中藏秘辛那壮汉见柳郎中出面,眼中凶光更盛,
手中棍棒往地上一戳,震起些许尘土:“老东西,你也想多管闲事?
这小子偷了我们东家的药材,还敢动手反抗,今天不打断他的腿,难消我们心头之恨!
”被追赶的少年踉跄着躲到苏清月身后,喘着粗气辩解:“我没有偷!
是你们东家故意压低药价,还扣了我父亲的药钱,我只是去理论,他们就诬陷我偷东西!
”苏清月看着少年眼中的倔强与委屈,又看了看壮汉们蛮横的模样,心中已有判断。
她上前一步,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:“壮士,若真是他偷了药材,
你们大可报官处理,私下动武伤人,本就不合律法。何况他说的是真是假,
你们也拿不出证据,何必在这雨夜里伤人性命?”壮汉被苏清月说得一噎,
随即恼羞成怒:“你一个小丫头片子,懂什么律法?今天这闲事我们管定了!
” 说着便要挥棒朝少年打来。苏清月早有准备,
囊里掏出之前柳郎中给她的防身短匕 —— 那是柳郎中担心她在长安遇到危险特意准备的。
她将短匕握在手中,虽未出鞘,却也摆出了防御的姿态:“我虽只是个女子,
但也知道‘有理走遍天下,无理寸步难行’。你们若真要动手,就得先过我这关。
”柳郎中也上前一步,与苏清月并肩而立:“我乃柳家村郎中柳正明,行医多年,
从未见过如此蛮不讲理之人。今日我便护定这少年了,你们若敢伤人,
我定要去长安府衙告你们一状!”阿桃虽害怕,却也紧紧抓着苏清月的衣角,
小声附和:“就是!你们欺负人,我们才不怕呢!”壮汉们见苏清月一行人态度坚决,
又听说柳郎中要去府衙告状,顿时有些犹豫。他们不过是东家雇来的打手,真要闹到官府,
丢了差事不说,还可能惹上麻烦。为首的壮汉皱了皱眉,恶狠狠地瞪了少年一眼:“小子,
算你运气好!今天就先放过你,下次再让我们遇到,定不饶你!” 说罢,
便带着其他壮汉悻悻地离开了。雨还在下,庙门外的泥泞被雨水冲刷得愈发难行。
少年从苏清月身后走出来,对着柳郎中与苏清月深深鞠了一躬:“多谢二位恩人相救,
我叫沈子瑜,是长安城‘济世堂’药铺的学徒。今日之事,多亏了你们,
不然我恐怕真要被他们打断腿了。”苏清月扶起沈子瑜,注意到他手臂上有一道很深的伤口,
还在渗血:“你先别多礼,你的伤口还在流血,我先帮你处理一下。
” 说着便从行囊里拿出自己准备的纱布和草药 —— 这些天她跟着柳郎中学习辨识草药,
也准备了一些常用的外伤药。沈子瑜感激地点点头,在庙内的石凳上坐下。
苏清月先用干净的布巾擦拭掉伤口周围的血迹,然后将捣碎的草药敷在伤口上,
再用纱布仔细包扎好。整个过程动作娴熟,手法轻柔,让沈子瑜不由得暗自惊叹。
“姑娘的医术真好,比我们药铺里的坐堂郎中还要细心。” 沈子瑜由衷地赞叹道。
苏清月笑了笑:“我只是略懂一些外伤处理的方法,算不上什么医术。对了,
你刚才说你父亲的药钱被东家扣了,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提到这件事,
沈子瑜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:“我父亲是个药农,常年在终南山采草药,
然后卖给‘济世堂’。之前东家一直按时结药钱,可这两个月,他却总说药材质量不好,
不仅压低了药价,还扣了我父亲大半的药钱。我父亲生病在家,急需用钱治病,
我只好去‘济世堂’找东家理论,可他不仅不认账,还让打手来打我,说我偷了药材。
”柳郎中听完,叹了口气:“如今长安城里的药铺,大多被几个大药商垄断,
像你父亲这样的药农,只能任由他们欺压。想要讨回公道,难啊。”苏清月眉头紧锁,
她没想到唐朝的药商竟然如此霸道。她看着沈子瑜,问道:“你父亲的病严重吗?
是什么症状?”沈子瑜摇摇头:“我也说不清楚,就是一直咳嗽,还时常胸痛,
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。我本来是想拿到药钱,带父亲去城里找好郎中看看的,
可现在……”苏清月想了想,说道:“等雨停了,我们也要去长安。如果你不介意,
我可以去看看你父亲的病,或许能帮上忙。”沈子瑜闻言,
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:“真的吗?姑娘愿意帮我父亲看病?那真是太感谢你了!
若你能治好我父亲的病,我沈子瑜定当报答!”苏清月笑着说:“报答就不必了,
行医救人本就是我的心愿。只是我医术有限,只能尽力而为。”雨渐渐小了,
天边露出一丝微光。柳郎中看了看天色,说道:“雨快停了,我们也该启程了,再晚些时候,
恐怕赶不上进城的时间了。”众人收拾好行囊,准备离开山神庙。沈子瑜走在最前面,
为苏清月一行人带路:“从这里到长安还有半个时辰的路程,我知道一条近路,
我们可以走那条路,能快些到城里。”一路上,沈子瑜给苏清月讲了很多长安城里的事情,
比如长安的布局分为宫城、皇城和外郭城,外郭城里有一百多个坊,
每个坊都有不同的功能;还有长安城里最繁华的西市和东市,
那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商品,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。苏清月听得入了迷,
心中对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城更加向往。她暗暗下定决心,
一定要在长安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,用自己的医术帮助更多的人。半个时辰后,
他们终于看到了长安的城墙。高大的城墙巍峨壮观,城门口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
沈子瑜指着前方说道:“前面就是明德门,是长安外郭城的正门之一。我们从这里进城,
再走几个坊,就能到我家了。”苏清月站在城门口,看着眼前的景象,心中感慨万千。
这就是唐朝的长安,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。她知道,自己的新生活,
就要从这里开始了。5 济世堂里起风波跟着沈子瑜走进长安城,
苏清月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。宽阔的街道两旁,商铺林立,
酒肆、茶馆、绸缎庄、药铺…… 一应俱全。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,有穿着华丽的达官贵人,
有背着行囊的商旅,还有嬉戏打闹的孩童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