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朱允炆的建文朝廷,在财政方面,建文朝廷也制定了一些新措施,以减轻前朝某些过重的税收。】
【其中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江南的过度的土地税,尤其是减少了富庶的苏州和松江这两个府的土地重税。】
【这些减税措施是继续了洪武朝即已开始的减免政策,但是它们大大超过了以前的力度。】
【富庶而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,自明朝开国以来就被课以重税,从而使这里提供了主要的财源。】
【原来的税款意在实行惩戒,惩戒这些地区的人曾经为朱元璋的敌人效力,后来1380年4月洪武帝曾下令减税20%。】
【但是即使如此,这里的土地税仍然过于沉重。】
【例如在1393年,仅苏州一地就得全年交纳281万石粮米,这就是帝国2940万石全部土地赋税的9.5%。这样是税负太重了。】
【苏州仅占帝国登记在册的耕地的1/88。由于这样过重的苛索,当地人民往往不能交足规定的税额,特别在凶荒年代更是如此。】
【他们抛荒了土地,变成了游民,从而更加加重了纳税居民的负担,同时也减少了每年的税收。】
【1400年初,朱允炆因有人申诉直隶地区和浙江等地区赋税不公而采取了行动。】
【他下令按每亩地收一石粮的统一标准在这些府里收土地税。】
【洪武帝曾经禁止苏州或松江人氏被任命为户部尚书,借此防范出身于这些富庶州府的人们把持财政,偏私家乡,从而牺牲了国库的利益,现在朱允炆也解除了这种禁令。】
【但是很可疑的是,这些新措施是否得到了贯彻。】
......
西汉,汉高祖刘邦时空。
刘邦还没说发表什么感想,反而是一旁的萧何感触颇深。
萧何指着光幕,感慨的说:
“何必呢?这个朱元璋向江南地区苛以重税,大多数税也会被豪强转嫁到平民头上的。”
“也就是说,江南豪强未必多交税,反而是小民多交了税,这个朱元璋在这方面不如陛下啊!”
汉高祖刘邦听到萧何夸自己,也是十分得意洋洋的装起来了,双手叉腰,一副得意洋洋、老子果然英明神武的模样。
刘邦摇头晃脑地分析了起来:
“楚地大,楚人多,大多数楚人都曾经帮项羽和朕为敌。”
“如果按照朱元璋的做法,恐怕大部分楚地都得苛以重税。”
“即便是朕的家乡,沛县里的丰邑人,还跟过雍齿背叛朕而倒向魏王,朕连雍齿都没杀呢?”
一边沉默的陈平也颇为感触的说:“所以啊,害怕被六国报复而深感不安的秦人,选择了沛公啊!”
张良也在一边说:“沛公真乃天授之人啊!”
刘邦这老小子也丝毫不谦虚,一杯酒下肚便兴奋的跳上木案,大手一挥,发表了自己的政治策略宣言:
“没错,现在最重要的是天下大和解。”
萧何一怔,随后反应过来,微微颔首说:“对,陛下说的妙啊!当今天下,我们要做的是天下大和解,不要再加深以前旧七国的旧仇恨。”
一路看着乱世过来的张良,也非常认同的说:“没错,臣张良也非常认同,昔日战国七雄互相厮杀,仇恨越积越深。”
陈平接过张良的话,继续说:“所以,我们要竭尽全力弥补裂痕,要使大汉真正成为一个国家,真真正正将旧七国捏合成为新大汉。”
事实上,后来刘邦确实做到了,他连死敌项羽的墓,都派人香火不断地照顾。
.......
西汉,汉文帝刘恒时空。
汉文帝刘恒摇了摇头,似乎对老朱加重税惩戒的行为不是很认同,即使是那些曾经为敌人效力的地区。
他觉得老朱挺小家子气的,如果按照他这样做,那些曾经为项羽效力的楚人地区何其大,是不是都得苛以重税?
那些乱世小民没有什么选择,只能依附一方势力,才能苟活下去。
.......
西汉,汉景帝刘启时空。
汉景帝也并不认可,要是都按照这样惩罚,在七国之乱中,恐怕叛乱七国有一个算一个,通通都得加重税。
看着一旁年纪挺小的太子刘彻,汉景帝有意言传身教,想要考一下刘彻:
“彻儿,你说说,当初父皇平定关东七个藩王的叛乱之后,为什么没有惩罚那些跟随七国作乱的小兵和黔首?”
未来的汉武帝刘彻,现在虽然年纪小小,但已经十分聪慧,想了一下便回答:
“那些黔首和小兵,大多数不过是被迫从乱而已,没必要多加惩罚。”
“况且,阿父还要收叛乱七国的民心,民心是没有办法通过刀兵得到的。”
汉景帝刘启微微颔首,这个回答他挺满意的,不过他还是非常装逼的说:
“咳咳,不错,你要继续努力,比你阿父我小时候还是差了一点。哈哈哈!”
年纪小小的刘彻,其实内心有一句不敢说出口的话:
“阿父你小时候,就能凭借区区棋盘,砸死一个未来的吴国诸侯王,确实让儿臣拍马难追。”
......
大秦,秦始皇嬴政时空。
始皇帝看着光幕,脑子却想着,朕是不是应该学这朱元璋,对六国特别苛以重税?
.......
【朱允炆的建文朝廷的另外一项财政改革,是限制佛、道二教寺观所能拥有的免税土地的数量。】
【这项政策是特别针对佛、道僧侣们在江南富庶州府的情况而发的,因为在洪武帝的庇护下僧道们都攫夺了大量的肥田沃土,从而变成了有权有势的地主。】
【他们的财富激起了人们的不满,因为宗教界的僧侣职事们不仅享有免除土地赋税和徭役的权利。】
【甚至还把不法负担强加给当地居民,即占用他们的土地,强迫他们给自己服劳役。】
【朝中的官员上了两份奏疏,请求限制佛教和道教的土地占有数量,朱允炆在1401年8月发出的一道诏旨中批准了他们的建议。】
【这一新命令只准每一名僧道拥有不超过五亩免除赋税的土地,多余土地应分给需要土地的人民。】